政策放大鏡》解密國艦國造

總統蔡英文執政四年大打國防牌,喊出國艦國造、國機國造等口號,選前再次被放大檢視。

相較於馬英九政府,蔡英文政府每年的軍事投資預算皆逐年成長,109年軍事投資960億,也是近十年第三高。

國艦國造為什麼這麼重要?這些錢都花去哪?

什麼是國艦國造?

翻開近十年的《國防報告書》,可見「國防自主」一詞從個段落中的片段,變成主要章節,代表近年政府強調落實自主製造防衛性武器的國防態度。

根據國防部至立法院備詢報告,國艦國造計畫為2014年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任內開始規劃,而2016年司令黃曙光上將任內,則首度編列預算,並啟動原型設計、原料採購等計畫。

2017年,國艦國造案啟動,海軍升起三軍統帥旗迎接總統蔡英文登艦。
圖/Wikimedia Commons、總統府

蔡英文說,因應國際情勢,若台灣要有效捍衛海疆,就需要透過國防產業,帶動經濟發展。2019年5月,蔡英文出席沱江艦動工典禮,喊話十年內海軍與海防要增加200艘艦艇,而這些艦艇,將全數由台灣的廠商製造。

要造哪些艦艇?

蔡英文所提約200艘艦艇,除了已經發包的141艘100噸至4000噸巡防艦,還有首艘自製潛艦、快速佈雷艇等71艘艦艇,供未來海防使用。

根據政府電子採購網,141艘巡防艦就花了345億,而據國防部,71艦艇包含潛艦的設計、製圖及製造,共編超過1368億元預算。

資料來源:政府電子採購網

國艦國造案預算

艦艇分類 數量(艘) 預算
潛艦國造 1 「合約設計」預算約29.9億餘元(2016年至2020年)
「原型艦建造」預算共493億餘元(2019年至2025年)
快速佈雷艇 4 9億1776萬元
兩棲船塢運輸艦 1 73億3212萬元
沱江艦後續艦 3 164億餘元
新一代飛彈巡防艦 1 245億4916萬元預算(2019年到2026年)
新型救難艦 1 約36億5800萬2千元(2019年至2023年執行)
微型飛彈突擊艇 60 316億3844萬元(2019年至2023年執行)
資料來源:中央社、新頭殼、自由時報及自行整理

在沱江艦動工典禮後,蔡英文在臉書上表示,沱江艦艦體小、速度快,火力也強,若能夠搭配水下潛艦,對海軍的防衛能力是一大助力。

1000 噸級巡防艦搶在2019年底開工,海巡署艦艇分署表示,新的巡防艇耐浪性更高,並更新水砲、夜間照明的配備,除了能應付不同季節的海象,也能加強取締越界作業的效率。

為什麼現在才要造呢?

國立海洋科技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陳建宏說,國艦國造並非新的政策,從國民黨政府遷台,即討論自製潛艦,而後因政治環境、國際情勢變動,國艦國造始終是未定數。

陳建宏指出,艦艇分水面艦與水下艦,而水面艦技術門檻不高,台灣廠商如台灣國際造船、中信造船及龍德造船,都有辦法量產。

製船商簡介

台船


成立初期名為「中國造船」,最初在高雄設址,現在高雄及基隆皆有大型造船廠。因應國艦國造計畫,今年也撥出其中一塊,作為「潛艦國造基地」,並且規劃紅區裝備設立專區。
原先台船也靠商船、國家造艦訂單,在國際市場變動下,載浮載沉,近年因為國艦國造、離岸風電幾案,訂單大增,扭轉前幾年虧損的狀況。

員工人數:3,017
實收資本額:4,729,917,000
成立日期:1973/11/7

資料來源:經濟部商業司、台船年報、經濟日報




水下艦如潛艦,關鍵技術與武器系統不易取得,加上過去政治因素影響,才因此遲遲無法有實際成果。

蔡英文任內,每年穩定編列軍事投資預算,包含國艦國造案。
圖/Wikimedia Commons、總統府

據內政部統計,109年蔡政府總預算2兆1022億,國防部主管預算共3580億元,其中軍事投資960億,國艦國造案佔1成5,共154億。

事實上,蔡英文上台後,國防預算連年穩定增加,在過去幾任總統期間,皆未曾出現此狀況。除了穩定增加經費,陳建宏說,目前國際情勢變動對台灣有利,受惠中美貿易戰,台灣得以取得紅區裝備,也是順利進行潛艦計劃的重要里程碑。

製造潛艦需要經過哪些過程?

完成設計圖
船身建造
搭載武器系統

造船還有哪些難關呢?

當經費、裝備陸續到位,陳建宏說,仍需要面對最大難題——系統整合。陳建宏解釋,過去造艦常碰到第一個問題是技術門檻高,再來是裝備取得不易,而最後如何將設備裝上艦艇,發揮功能,則是最大難關。

「就算是改動一個電鍋配置,需要重畫的圖就幾千張。」陳建宏說,在過去經手的案子裡,曾經有次希望更動電鍋的設置,然而艦艇設計繁複而精密,每個線路都彼此牽連,小改動也是大動作。

要做這麼多,人才哪裡來?

陳建宏分析,過去因為造船業景氣穩不穩,許多學生在造船相關科系畢業後,往往向其他更有前景的行業靠攏。他不諱言,在此趨勢中,國艦國造案在人才端的確可能出現缺口。
但陳建宏態度樂觀,他認為,若國艦國造案能維持穩定的造艦計畫,加上離岸風電需要的功能船,有助於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,國艦國造所需人才,不久後將逐一到位。

陳建宏不諱言目前人才是問題,但他也說,只要計畫穩定,人才幾年內可以補足。
圖/Wikimedia Commons、總統府

國艦國造案在2020年仍有百億預算等著執行,而這些一步一步擘劃的設計藍圖,是否能夠如期落實,化成艦艇躍上海面,不僅是台灣船業關注的焦點,也無疑是下一任政府無法逃避的考驗。

相關新聞

總統辯論會》「我是最重視國防的總統」 蔡英文:國艦國造是現在進行式

MIT海巡艦來了!自己的國家自己顧,台灣造船業如何重返榮耀?

陳其邁:台船國艦國造 未來20年投入5,000億